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9点30分,巴黎卢浮宫迎来了当天的第一批游客。阿波罗长廊里黑牛策略,拿破仑时期的珠宝静静地躺在展柜中。然而,几分钟后,这里发生了一场现实版的“惊天魔盗团”。

导游曼达里正带领一队游客参观时,突然听到一阵类似白噪音的声音,还夹杂着撞击窗户的声音。工作人员迅速前往查看,随后紧急疏散了游客。美国游客回忆说:“我们正准备去看《蒙娜丽莎》,却被赶出了画廊。”

混乱中,四名蒙面人完成了他们的行动。他们利用塞纳河一侧外墙施工区的监控死角,架设升降装置直达二楼阳台。两人伪装成建筑工人,用角磨机打碎展柜玻璃,在短短四分钟内劫走了八件珍贵的拿破仑时期珠宝。得手后,他们通过升降机原路返回,骑摩托车逃离现场。整个过程仅用了七分钟。

这起劫案发生在博物馆开馆约半小时后,距离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仅250米。一位游客感叹道:“就像一场好莱坞电影,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不是电影,而是现实。卢浮宫的安保系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轻易突破。
黑牛策略
盗贼在逃离时遗落了一顶镶嵌了大量钻石和宝石的欧仁妮皇后的皇冠。其他被劫走的珠宝包括玛丽-阿梅莉王后的蓝宝石套装、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项链等国宝级文物。

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其建筑结构本身存在防御短板。嫌疑人利用的塞纳河侧外墙施工区因历史建筑保护限制未能完全安装监控设备,形成了监控死角。此外,嫌疑人使用的升降装置未经安检就进入了博物馆区域。案发区域正处于维修阶段,施工围栏挡住了监控死角,而周日早上的安保人员普遍迟到,导致防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卢浮宫在过去十年里失去了190个安全和监控岗位。今年6月,卢浮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举行了罢工,抗议因客流增长而安保人手不足。数据显示,卢浮宫每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较五年前增长30%,但安保人员数量仅增加12%。

卢浮宫的失窃历史由来已久。最著名的是1911年,《蒙娜丽莎》被一名意大利玻璃匠轻易掳走,两年后才被找回。近年来,法国博物馆盗窃案频发。艺术犯罪专家指出,在罪犯眼中,名画如同装框的千万美元支票。卢浮宫每年接待的大量游客成为窃贼最佳的隐身衣。

巴黎检察院已就“有组织团伙盗窃”和“结伙实施犯罪”立案调查。警方在现场找到了嫌疑人遗留下的DNA痕迹和其他作案工具。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追回失窃文物并将作案者绳之以法,但目前四名作案人员仍然在逃。
对于这些带有明确王室标记的珠宝,销赃并非易事。专家指出,这类犯罪通常有两种动机:为幕后买家盗取艺术品,或为洗钱拆解珠宝。
卢浮宫劫案引发法国社会对博物馆安全的关注。法国司法部长达尔马宁承认卢浮宫在安保方面存在漏洞,这对法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认为,这些事件暴露出欧洲在文物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欧洲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期。
讽刺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1月曾宣布一项为期10年、耗资约7亿欧元的“新卢浮宫复兴”计划,旨在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包括新一代监控摄像系统和新的中央安保指挥中心。但资金迟迟未能到位。
这场劫案与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者都直指博物馆“重技防、轻人防”的通病。如何在开放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黑牛策略,成为全球博物馆共同面临的考验。
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