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下午,“粤韵同源 华章共续”广西粤剧交流推广活动在广州市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该活动是纪念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广西粤剧经典剧目展演、广西粤剧专题展览、两广粤剧传承发展交流座谈会等天天配资,向艺术大师红线女致敬,推动粤桂文化交流合作。
广西粤剧经典剧目展演分为南派薪传、民族华章、经典承续三大篇章,汇集《芦花荡》《西河会妻》《合浦珠还》《海棠亭》《女驸马》《乾隆点状元》《目连救母》等经典与新编剧目选段,欧凯明、梁素梅、琼霞等多位粤剧艺术名家现场倾情献艺,更有致敬红线女老师的经典合唱《荔枝颂》。
红线女艺术中心设立为期一周的广西粤剧专题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广西粤剧在广西各地市的传承发展,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正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效。
天天配资
展览开幕仪式后,粤桂两地的粤剧艺术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粤剧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度对话与学术研讨,共同探索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之路。
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老师是广西籍艺术家。这些年虽然在广东,但他始终关注着家乡粤剧的发展。在他心中,广西粤剧有着一种特别的气质,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山水的灵气。它不刻意追求华丽,却在朴实中见功力,在细腻中显深情。
“这是一种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艺术品格,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欧凯明说,艺术的传承,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他对广西的感情,不仅是对故乡的眷恋,更是对一方舞台、一群坚守的同仁的敬意。正是这份情感天天配资,让他始终愿意为家乡的粤剧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红线女老师的关门弟子琼霞老师用同源异彩、以人为本、活态传承三个关键词,说出了她心里对广西粤剧的感受和期待。她在广西的创作与演出实践中,发现广西粤剧不仅保留了许多南派技艺的精髓,还融入了本土的表演艺术与风格,呈现出质朴清逸的特色。这种既承续粤剧基因、又深植于地方土壤的特质,正是艺术生命力的珍贵所在。
为推动两广粤剧的共同传承与发展,广西在两地联合创排剧目、建立粤剧经典剧目与艺术人才数字档案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共同促进粤剧艺术的活态传承。
广西粤剧是粤剧的一个重要分支,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南派粤剧”的艺术风格。广西粤剧强调真刀真枪的武打、硬桥硬马的功夫、慷慨激昂的唱腔及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它保留了更多古老的排场和程式,风格更为质朴、粗犷。历经岁月沉淀,广西粤剧已成为南派粤剧的代表。目前,广西拥有冯杏元、梁素梅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自2013年起,广西南宁市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和文化走亲东盟行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广西粤剧的对外传播交流。
此外,广西出版《广西粤剧剧本精粹》《广西粤剧百年图史》等作品,进一步在理论层面挖掘粤剧文化。其中,《广西粤剧百年图史》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广西粤剧发展史的著作,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
南方+记者 徐子茗
通讯员 许燕滨天天配资
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